立即注册 登录
紫雨轩 返回首页

大中华的个人空间 http://ziyuxuan.net/?39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【大中华】秋天,“让人欢喜让人忧”(图)

热度 5已有 843 次阅读2016-8-24 15:47 |系统分类:散文| 文化, 秋天, 心情


    秋,中国农历的四季之一,本意是庄稼成熟的季节。秋天,它介于夏冬之间,指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的一个时间段。因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,因此,上下五千年来,中国人民的生活史,基本上就是一部“春播秋收”的历史。所以,中国的史册也曾用《春秋》为名。可见,秋天对于中华文化而言,也是一个与众不同、得天独厚的角色。


    茫茫宇宙,斗移星转。古往今来,岁月沧桑。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中,四季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正所谓: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然而,秋天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更别具一格。秋天不象春天、夏天和冬天那样,特征单纯,寓意清晰。它既不同于春天的“莺歌燕舞,充满希望”;也不同于夏天的“骄阳似火,热情奔放”;更不同于冬天的“漫天飞雪,寂寞冷峻”。提起秋天,仿佛就是一种“双重性格”,犹如一首歌的名字那样:《让人欢喜让人忧》。


    翻开唐诗宋词的千年积淀,你会发现秋天与其它季节的许多不同之处。春天是: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”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;夏天是: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“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”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;冬天是: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”“六出飞花入户时,坐看青竹变琼枝。”“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”。这些,它们全部反映的都是一种主色调和基本色。


    再看秋天,那就不一样了。一方面,它是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;另一方面,它却“不觉初秋夜渐长,清风习习重凄凉。”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。秋天,它给人们的带来情愫,是复杂的。浅秋时分,瓜甜果熟,清香飘逸,无限惬意;晚秋季节,层林尽染,万山红遍,胜似春光。都给人美的享受。然而,它同时也秋雨秋风愁煞人,残枝败叶,冷月寒霜,一片萧索景色,不免让人愁思泛起。


    大自然的秋天,就是这样复杂、丰富多彩。因为它是丰收季节,让人无比喜悦,收获丰富;因为它有金风飒爽,霜叶璀璨,让人心旷神怡,秋波荡漾;同时,因为它花叶凋零,残红枯黄,让人惆怅满腹,无限失落;也因为它风萧雨冷,露重霜寒,让人心灰意冷,黯然神伤。秋天,就是这样,喜忧参半,令人无可奈何。可是,大自然毕竟是循环往复,草木一年一度繁衍生息,当秋去冬来的时候,春天也会悄悄走近人间。因此,也才有了白居易的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那从容不迫的境界。


    用大自然中的四季来联想人生,一直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思维活动。是啊,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就是最典型的一种表达。少年如春天,生机勃勃;青年如夏天,热情奔放;中年如秋天,淡雅静美;老了如冬天,沉默安度。其中,人生的秋天,就更加让人百感交集,思绪万千,不免有酸甜苦辣,五味人生之感触。因此,从古到今,人们不断品味着、感悟着、诠释着秋的味道。


    按照一般性的泛指,在中国文化中,人生的秋天应该是一个跨越中年到老年的时间段,而人生的“冬天”基本上是“不被存在”的。这样的一种概念,显然更加具有一种“积极”的意义,我们不妨就把它作“模糊化”处理,把“冬天”暂时踢出人生的“朋友圈”。这里只要把“九九重阳节”这个“时空概念”把握好,就能够正确理解“人生秋天”的内涵。这样,“人生秋天”的“舞台”才更加广阔如是,更有理由区别于其它的“季节”。


    处在秋天的人们,多了一份沉稳,少了一丝轻佻;多了一缕淡定,少了一些浮躁;多了一种厚重,少了些许浅薄。他们懂得了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的珍贵,习惯于凭“惯看秋月春风”的气质把握着人生,沉淀着生活。人们秋天的情感,的确是更多的是纯静,浓厚,持久,但却也不可避免会有: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烦恼,“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”的无奈,“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”“怎一个愁字了得”的叹息。而所有的“离愁别恨”,唱一曲“明月千里寄相思”,借中秋月圆,桂树飘香,抒发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之情怀。如此而已。


    秋天,它的确是让人纠结其中,爱恨交织。在“瓜熟蒂落”的喜悦中,被忽略的往往是残秧枯叶;在“万山红遍”的灿烂中,引起的是霜飞寒浸的思考;在“秋高气爽”的惬意中,预示着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的现实。人们在“名成功就,封妻荫子”的同时,又无法阻挡青春的远去,无法摆脱身心的疲惫,无法避免渐渐的老去。因此,尽管享受着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逍遥,也只能发出一声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的感叹来。


    “山明水净夜来霜,数树深红出浅黄。”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”刘禹锡诗下的秋天,反映的正是人逢秋季的双重心理。人们在享受着秋天的斑斓多彩和喜怒哀乐的同时,更多的情怀大概是羡慕秋天“还可以再来”,憧憬着来年新一轮的春夏秋冬......。是啊,大自然可以重来,人生却只能是“一去不复返”。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,人生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短暂,这可能也就是秋天给人的最深刻的启示。


    秋天,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,它性格的“双重色彩”给人留下了截然不同的情愫。但是,不管你喜欢也好,厌倦也罢,它都一年一度地如期而至。而对于步入“人生秋天”的人们来讲,带来的滋味就更加丰富、复杂和深沉。《让人欢喜让人忧》,我们的确不好搞清楚,秋天的“价值”孰轻孰重,秋天的“印象”孰淡孰浓,秋天的“味道”孰甘孰苦。“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是春光,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”或许,毛泽东的这个词句,才更能够符合人们的情愫吧?


路过

鸡蛋
5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5 人)

发表评论 评论 (5 个评论)

回复 烟儿 2016-8-25 08:15
处在秋天的人们,多了一份沉稳,少了一丝轻佻;多了一缕淡定,少了一些浮躁;多了一种厚重,少了些许浅薄。他们懂得了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的珍贵,习惯于凭“惯看秋月春风”的气质把握着人生,沉淀着生活。
回复 幸福路口 2016-8-25 09:03
秋天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!
回复 大中华 2016-8-25 16:15
一并感谢幸福、星星、烟儿、管理员了。祝福秋安!
回复 夕雨 2016-8-25 16:18
感叹,中华老师的秋天里是这么丰富,古往今来对秋天都有着特别的描述,您的文字依然蕴藏着秋收的感慨。非常欣赏,问好中华老师。
回复 大中华 2016-8-26 16:20
夕雨: 感叹,中华老师的秋天里是这么丰富,古往今来对秋天都有着特别的描述,您的文字依然蕴藏着秋收的感慨。非常欣赏,问好中华老师。
悲秋,仍然是重要一份情怀。这是因为我老了,夕雨。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紫雨轩 ( 豫ICP备11013669号 )

GMT+8, 2024-4-20 12:54 , Processed in 0.035362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