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注册 登录
紫雨轩 返回首页

淇奥梦的个人空间 http://ziyuxuan.net/?15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【淇奥梦】闲聊郑、郑国和郑风

热度 3已有 627 次阅读2016-4-9 16:12 |个人分类:古往今来|系统分类:历史文化| 古代汉语, 陕西省, 小儿子, 周厉王, 周宣王

闲聊国和

秋雨

  郑,读作zhèng,古代汉语词典解释:①春秋时国名,在今河南;②姓。郑从邑在卜辞中写作“奠”,成为地名后加上了表示邑的“阝”。奠是祭祀的酒器,后来又表示祭祀的行为,有郑重、严肃、忠孝、仁义之意,虽然词典中没有显示这种意思,但在“郑重声明”中的“郑”字,依然保留有这些意思。郑国,别名为奠国,也就是所谓的郑重严肃忠孝仁义之国。

  朱熹《诗经集传》中说:“郑,邑名。本在西都畿内咸林之地。宣王以封其弟友为采地。后为幽王司徒,而死犬戎之难,是为桓公。其子武公掘突,定平王于东都。亦为司徒,又得虢、桧之地。乃徙其封,而施旧号于新邑,是为新郑。咸林,在今华州郑县,新郑,既今之郑州是也。”

  公元前806年,周厉王的小儿子、周宣王的弟弟姬友,在今天的陕西省华县以东建立郑国,姬友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,尊称郑桓公。郑国初为周王朝畿内诸侯,周室衰微,郑桓公积极谋求全身之策,通过向虢国、桧国贿赂,取得十邑之地作为新郑国在东方的立足点。周幽王时期,郑桓公身为周王室的司徒,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,于是,在太史伯的建议下,将郑国财产、部族、宗族连同商人、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,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嵩山以东,这是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。

  两年后,犬戎杀死周幽王和郑桓公,周室东迁,郑国借天子之名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诸侯国,包括虢和桧两国,郑国由畿内诸侯成为畿外诸侯,建立了实际独立的郑国,定首都为新郑(荥阳)。郑武公和郑庄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,很好地控制了自己属下卿大夫的势力,在春秋初年,郑国非常活跃。甚至,一段时间之内,强大的齐国也与郑国结盟,跟随郑国东征西讨。

  第三任国君郑庄公时期,国都又从荥阳迁到了新郑,他雄才大略,一代枭雄,使郑国称霸中原,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的诸侯国。郑国名相子产治国有方,使得郑国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,商业发达,法制健全,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。郑国是千乘之国,军力总体较强,楚国和晋国一直想灭掉郑国,但一直未能如愿。

  强盛时期的郑国,东面是鲁、宋,西北是成周、卫、晋,西南就是陈、蔡、许和楚,周围还有许多姬、姜、偃、嬴及其他小国。郑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,兼并了周边的小国,侵夺许国,干涉宋、卫、鲁等国,助齐国赶走了入侵的北狄。经过几次君位争夺,郑国国势大不如前,在内乱和外敌入侵的夹击下逐渐衰落,周边列强纷纷崛起。进入战国,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公元前375年,郑国被韩国所灭。

  郑国自公元前806年立国,至公元前375被韩国所灭,共存续了432年,传位23个国君,分别是:郑桓公姬友,公元前806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位36年;郑武公姬掘突,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44年在位27年;郑庄公姬寤生,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43年;郑昭公姬忽,公元前700年在位1年;郑厉公姬突,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697年在位4年;郑昭公姬忽,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95年在位2年(复位);郑子亹姬子亹,公元前694年在位7个月;郑子婴姬婴,公元前693年至公元前680年在位14年;郑厉公姬突,公元前679年至公元前673年在位7年(复位);郑文公姬踕,公元前672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45年;郑穆公姬兰,公元前627年至公元前606年在位22年;郑灵公姬夷,公元前605年在位1年;郑襄公姬坚,公元前604年至公元前587年在位18年;郑悼公姬沸,公元前586年至公元前585年在位2年;郑成公姬睔,公元前584年至公元前571年在位14年;郑釐公姬恽,公元前570年至公元前566年在位5年;郑简公姬嘉,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530年在位36年;郑定公姬宁,公元前529年至公元前514年在位16年;郑献公姬趸,公元前513年至公元前501年在位13年;郑声公姬胜,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63年在位38年;郑哀公姬易,公元前462年至公元前455年在位8年;郑共公姬丑,公元前454年至公元前424年在位31年;郑幽公姬已,公元前423年在位1年;郑繻公姬骀,公元前422年至公元前396年在位27年;郑康公姬乙,公元前395年至公元前375年在位21年。

  收入《诗经》之中的《郑风》有21篇,按照《邶风》《鄘风》归入《卫风》的理由,《桧风》4篇也应当归入《郑风》。淇河卫地、溱洧河边郑地诗歌,约有一半涉及爱情和婚姻内容,因商末帝辛被周人痛恶,受周人和微子的影响,郑卫之歌被定罪为靡靡之音、桑间淫声。朱熹《诗经集传》中:“张子曰:卫国地滨大河。其地土薄,故其人气轻浮;其地平下,故其人质柔弱;其地肥饶,不费耕耨,故其人心怠惰。其人情性如此,则其声音亦淫靡。故闻其乐,使人懈慢,而有邪僻之心也。郑诗仿此。”“郑卫之乐,皆为淫声。然以诗考之,卫诗三十有九,而淫奔之诗,才四之一。郑诗二十有一,而淫奔之诗,已不翅七之五。卫犹为男悦女之词,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,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,而郑人几于荡然,无复羞愧悔悟之萌。是则郑声之淫,有甚于卫矣。故夫子论为邦,独以郑声为戒,而不及卫,盖举重而言。固自有次第也。诗可以观,岂不信哉。”皆因周人、微子传承下来的“恶纣扬周”,从而才有了朱熹的“郑卫之淫风流行”,似乎只要是郑卫诗歌,总要与“淫声”挂起钩来。朱熹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郑卫诗歌的看来大师也有狭隘的地域观念,成为地域歧视的鼻祖。

  《诗经》之中的21篇《郑风》分别是:

  1.《缁衣》,旧说多认为这是一首赞美郑武公好贤之德的诗。郑国开国之君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,他的儿子武公为周平王时的司徒。据说父子忠于职守,有好贤之名,深得周人爱戴,故作此诗。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,还是政治手腕,学者有不同看法,有人认为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。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,今人多解为赞美贤妻的小诗,描绘的是和谐家庭生活图景。

  2.《将仲子》,所表现的是由自由婚姻走向封建的那个过渡时期,一位青年女子在封建舆论压迫下的畏惧、矛盾心理,全诗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。西周时期,男女青年的恋爱、婚配,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,随着时间的推移,后来一旦过了仲春季节,男女青年再要私相交往,则要被斥为淫奔。到了春秋、战国之际,便有了封建意识形态的苗头,男女之防开始严格,到了被封建思想束缚的时代,青年男女的婚姻若没有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如果依然是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、国人皆贱之。也有认为是刺郑庄公之作。

  3.《叔于田》,关于这首诗歌的立意,今人认为“叔”是指青年猎手,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歌。诗歌中的“叔”是弟兄排序中的第三个男子,孟、仲、叔、季是兄弟姊妹长幼的排序,伯、仲、叔、季是兄弟长幼的排序,兄长为伯,次为仲,又次为叔,最幼为季。

  4.大叔于田》,诗人可能是一个女子,她赞美的大约是自己的恋人,一位青年猎手。诗人描述了猎手乘车出外打猎的经过,赞美了猎手娴熟的驾驭技能,高超的射技和英武勇敢。突出了猎手射御的动作,火烧的场面,尤其是空手打虎的细节,刻画出一个生动、鲜明的猎人形象。

  5.清人》,有人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郑公子素,郑公子素厌恶高克进之不以礼,讽刺郑文公退之不以道,危国亡师之本,于是写了这首诗歌。但很多人不相信这首诗是郑公子素所作。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,讽刺的对象是高克,而最终斥责的是郑文公昏庸。

  6.羔裘》,这首诗歌是郑国大夫子产的作品,借助衣着皮袍的描写,表现人的品质德行,赞美了一位威武勇敢,宁死不屈,正直而有节操的郑国官员。联系郑国当时的现实,满朝穿着漂亮的官服都是些什么人,君不像君,臣不像臣,因而作者赞古讽今的作诗立意就凸现出来了。《诗经》中有三篇《羔裘》,《唐风·羔裘》是为富不仁,《桧风·羔裘》是女子情愫,这一首是君子之歌

  7.遵大路》,有人认为是妻子送别丈夫之诗,今人多主弃妇说。有人认为是在说郑庄公失道,考证各家之说,挽留丈夫之说比较贴近诗意。民间夫妇反目,丈夫恼怒离去,妻子追上丈夫,在路边拉扯着丈夫苦苦挽留。

  8.女曰鸡鸣》,像是一幕恩爱夫妻的生活短剧,诗人通过夫妻间的对话,展示了三个情意融融的特写镜头,这对恩爱夫妻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,令人羡慕,令人赞叹。诗歌的第一个镜头:鸡鸣晨催;第二个镜头:女子祈愿;第三个镜头:男子赠佩。这应该是“对答体”诗歌的鼻祖,继后的“对答体”诗歌的代表作品当是《孔雀东南飞》,这一诗体的影响直至清代,现代新体诗也不乏“对答体”作品。

  9.《有女同车》,这应该是一首言情诗,美丽的少女和诗人同车而行,诗人偷偷地看向少女,只见身边的少女貌美如花,尤其是那粉红的笑脸,就像那怒放的木槿花。一个美丽的邂逅,终生难忘,少女的音容笑貌永远深藏在诗人内心深处。据说郑国的太子忽有功于齐国,齐国国君想把齐女嫁给太子忽,太子忽拒绝娶贤惠的齐女,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在讽刺这件事。只要是郑卫诗歌,朱熹总是少不了“淫奔”“淫妇”“淫女”“淫者”之类的说法,这一首也不例外。

  10.《山有扶苏》,这首诗原是用来讽刺郑国的公子忽,结果却成了一首非常俏皮的情诗。女子约会的情人,明明是她眼里的一个美男子,女子却偏偏要说他是狂夫”“狡童,现代女子也时常称呼自己的爱人为死鬼”“冤家,其实在这些言词的背后,掩藏着女子心中对爱人的骄傲与欢喜。诗歌以山有扶苏,隰有荷华起兴,对应的正是自己心中的恋人,高山上长扶苏,湿地里开荷花,各得其所,各有所爱。自己心中的恋人其实也和子都、子充一样的美。至于子都、子充是什么人,谁也不知,只有姑娘心知肚明。由“山有扶苏,隰有荷华”可知,华夏荷文化始于春秋时期的郑国和陈国,属于古溱洧荷文化。

  11.萚兮》,诗人看到枯叶被风吹落,心中自然而然涌发出莫名的伤感,这种莫名无非是为岁月流逝不再,繁华光景一去不返的伤感情绪对于岁月的留恋,以及在寂寞中对于亲友之情的渴望,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,每个人只是用不同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述而已。

  12.《狡童》,这首诗歌中少女的感情哀伤动人,少女的呼告明白如话,句句入耳,但千百年来却被长期曲解了。有人认为郑昭公忽不能与贤人共图国事,致使祭仲擅权,危害国家,故诗人作此刺之。《诗经》中刻画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女子形象,情变程度有别,痛苦感受不同。《中谷有蓷》中是位饱尝辛酸的弃妇怨诉;《鄘风·柏舟》中少女的爱情遭到母亲反对,她似乎是在哭诉着发出绝望的呐喊;还有《褰裳》《东门之墠》《子衿》等对不同女子爱情心理刻画的诗歌。这些民间小调,有些与帝王将相有些关系,多数是没有关系的,朱熹总喜欢与社稷大事拉扯在一起,凭空无限拔高诗的意境,牵强附会,误导读者。

  13.褰裳》,春秋时代郑国习俗,每年仲春少男少女们齐聚溱河、洧河两岸,向着对岸心目中的恋人发动攻势,并不是朱熹所说“淫女语其所私者”。这首诗歌就是一位古代女子“刘三姐”,向河对岸的小伙子发出的攻势记录。

  14.《丰》,诗歌中女子未能跟心爱的人结婚而悔恨,其原因可能是当男子向她求婚时,她当时不愿意,更大的可能是父母反对,主要责任应该在女方的父母。女子面对父母阻挠自己的婚姻,她却是屈从,没有反抗,她的遭遇是不幸的。那个时间还不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的时候,还没有“三纲五常”“三从四德”,封建的婚姻习俗还没有形成,读后大有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的感慨。

  15.《东门之墠》,多认为是一首恋歌,但又有男词、女词或者男女对歌言情之说,无论是男是女,都是一种单相思,是单相思之歌。但也有人认为是思隐士,也属于单相思。

  16.《风雨》,鸡叫从三更开始直到五更,于是便有了“鸡叫三遍天下白”。诗歌以风雨、鸡叫起兴,创造了一个孤寂悲凉的气氛,烘托出女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心境。风雨交加,天昏地暗,群鸡乱叫,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,可怕的凄凉萧瑟使她更加怀念久别的丈夫。三千年前,人们就十分善于用风雨来抒发感情。谁能想到就在这个时候,丈夫忽然到家了,刹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,真像大病霍然得到痊愈,高兴得叫她没法说。

  17.子衿》,朱熹说是“淫奔之诗”,其实这是一首很美的爱情诗,曹操《短歌行》中的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就出自这首诗歌。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,与《王风·采葛》中的句子相同,《采葛》还有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“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”,这些已成为千古名句。

  18.《扬之水》,这是一首妻子对误听流言蜚语丈夫的表白规劝诗歌。束楚、束薪暗示夫妻关系,像是将夫妻的命运捆在了一起。古时是一夫多妻,男子离家在外是否拈花惹草,妻子多管不着。但旧的礼教对女子的贞节则看得很重,如果妻子有什么闲言碎语被丈夫听到,是一定要管的。

  19.出其东门》,这是一首歌颂好男人的小诗,也是写的郑都之春。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,好色男人,并非皆是,读此诗由不得你不相信。好男人从城东门步行出来,看见路上美女如云,于是唱道:“茫茫大河,悠悠碧空,残雪消融,微微南来风。百花盛开山冈上,郑国之春已来临。城里不知季节变换,城东门外美女多如云。虽然美女多如云,美女不是我恋人。唯有那位素衣绿头巾,令我爱恋动我心。问一声我的恋人,何时能够美梦变成真?”可惜这首诗又被朱熹解为“人见淫奔之女,而作此诗”。

  20.《野有蔓草》,这是一首情诗恋歌。男子遇女子野田草露之间,乐而赋此诗歌,是对先民自由婚恋的赋兴之颂。

  21.溱洧》,描写青年男女纯真无邪爱情生活的诗歌。郑国境内有两条河流,一为溱河,一为洧河。冰雪消融的季节,两条河开始春水涌动,碧波荡漾。青年男女不约而同地来到溱洧河边,大家手里都捧着一束清香的兰花草,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自己的意中人,似乎春秋时期的郑国已经有了情人节。郑地当年习俗,以手持兰草,可祓除不祥,这一习俗被这首诗记载下来,从而开启了中华兰文化。这首诗很美,美在春天,美在爱情,美在兰花、芍药在甲骨文之后的首次出现。青年男女在春的季节里,每人手捧一束清香秀丽的兰花,此情、此景是何等令人神往。有情人相识相爱,相谑相赠,情定终身,在就要分别之时,手捧一束美丽的芍药花,寄托即将离别的情怀。勺药与约同音,勺药即约邀,情人借此表达爱和结缘的心意,为爱情增色,也为这首诗添彩,并不是朱熹所说的什么淫奔者自述之词。


路过

鸡蛋
3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3 人)

发表评论 评论 (2 个评论)

回复 夕雨 2016-4-10 16:41
《诗经》之中的21篇《郑风》----敬佩不已。拜读好好学习。
回复 淇奥梦 2016-4-13 08:04
夕雨: 《诗经》之中的21篇《郑风》----敬佩不已。拜读好好学习。
第二故乡的歌,想找几首第一故乡的魏风,却搞成了卫风,后来找到了魏风,却发现是早期诗歌,那时间三家刚刚分晋,国都还在河北魏县,还没有迁往大梁。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紫雨轩 ( 豫ICP备11013669号 )

GMT+8, 2024-4-27 23:51 , Processed in 0.03347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